央广网长春6月2日消息(记者张学龙)看尽一座城市里春夏秋冬所有大自然中开放的花需要多久?十个月?一年?抑或更长时间。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有一群“心中有繁花”的人,他们访花、爱花,用脚步和眼睛记录身边的一花一木,用心见证着城市环境的巨大变化。
史凤雪,刚刚结束了自己“看遍长春143种花”的计划,用了整整50个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史凤雪本科毕业于东北师大生物科学,自幼酷爱植物的她来到长春上学后,看到了比家乡小城更多的花花草草,从而有了“把这个城市的所有植物都记录在眼睛”里的想法。2016年植物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史凤雪来到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工作,工作之便,让她离“小目标”更近了。
但是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是有的花期特别短,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其次比较集中开放的五六七月,开的种类多,花期不一样,有的在街边,有的在水边,可能在长春的东西南北各个角落,奔波也不很容易。
每年冰凌花的绽放就预示着长春的春天真正开始了(央广网发 刘彩伶摄)
还有人为的因素。
比如每年长春的第一朵花——冰凌花的开放,预示着长春万物复苏。意境很美,但往往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冰凌花,等你到了现场,可能只有一地碾作尘的泥泞。
需要一些耐心,和恰好的时间。
2019年,史凤雪开始“阅尽繁花”。从3月初的冰凌花开始,四月的连翘、蒲公英、京桃、梨花、杏花,五月的山丁子、黄花忍冬、树锦鸡儿、土庄绣线菊,一直到偶尔在九十月份的紫花地丁和小叶丁香出现的二次开花,再到偶尔盛开到10月下霜的大花圆锥绣球,全年143种花,都进入了史凤雪的计划清单。
到2022年3月冰凌花绽放时,她的计划清单已经完成了大半,“我看遍了长春一年9个多月花期中能看到的所有花,只有四五月份的几种花草一直没来得及去仔细观赏。”
2023年5月,赶在大风扬沙天气来临之前,史凤雪在牡丹园完成了自己的全部计划。看遍长春四季繁花,用了整整50个月!
长春公园的郁金香经受住了5月26日的大风扬沙天气(央广网发 长春公园供图)
最初她开始计划的时候,还只是个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到完成的时候,史凤雪已经博士在读,还是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史凤雪告诉记者,她能够坚定下来完成这个计划,和她的一位同事有关。
刘彩伶,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几乎每一个工作日都会按时出现在长春几大公园进行观测的植物学家,三十余年不问世事只醉心花草的“爱花人”。
史凤雪说,刘老师简直就是将长春一切自然植物都印在心里的活字典。
刘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观测、记录,整理了一个清单。清单上在长春差不多10个月的花期里能见到的草本、木本植物大致有143种。小史就按照这个清单每个花期在长春的各个有花草的公园观察着,观赏着,有时她也陪着刘老师一起去各个观测点记录观察。
按照刘老师的说法,因为气候变化和技术革新,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城市里多了许多之前没有的树种和花草,像长春公园的郁金香,牡丹园和天香公园的牡丹,这都不是长春甚至东北过去没有的花。
在记者到南湖采访刘老师的时候,她告诉记者刚刚发现南湖有一株桑树苗,这是以前东北没有的树种,如今也在南湖生根发芽了。
史凤雪和刘彩伶一起在南湖观察植物(央广网发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供图)
记者随着刘老师走向观测点的路上,她也指着南湖草丛中满地的玉簪说,这也不是咱们东北土生土长的物种,而且繁殖特别快,常大片栽培在公园的阔叶林下,形成林下景观,供游人观赏,幸好不是有害物种。
当然一提到有害物种,作为长春人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豚草,一个让很多人生了鼻炎、皮疹的植物。“豚草也开花,我们洮南也没有”,史凤雪笑着说。
“豚草,是一级入侵物种,长春最多,现在省内各地应该都有了。它俗名大破布草,菊科一年生粗壮草本,高可达170厘米。雄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小花黄色,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苞叶内聚成团伞状。原产北美,其花粉能引起上呼吸道过敏反应及哮喘。”一旁的刘彩伶老师如数家珍。
已经在吉林扎根的豚草(央广网发 刘彩伶摄)
南湖公园金沙滩一侧,是刘彩伶经常逡巡的地方,一路上的玉簪、金银忍冬、小叶丁香等花种像她的一个个“老邻居”。听她的介绍,让记者对很多常见的植物有了新的认识。“譬如芍药,一种东北常见的花木,盛放时艳丽不输牡丹,不用矫情于温室,自然过冬,无须细心呵护,而且根还可入药,能阵痛、祛瘀。”刘彩伶感慨“这么好的花,不正是代表了长春人的个性、风采吗?怎么我们的市花用了一个‘舶来品’君子兰?”
还有一些植物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比如曾经常见的龙葵,就是我们俗称的“黑天天”,“我们小时候路边随处可见,抓一把塞进嘴里,甘甜可口,现在基本很少看得到了。”刘彩伶说。
6月1日,《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正式公布:全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系统完整稳定,生态环境状况连续19年保持良好。
刘彩伶说,长春的自然环境确实比过去好多了,史凤雪能看到140多种花木,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