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储能电池界的「拼多多」要上市了?

来源:北京商报 2023-07-12 11:42:54

45 亿元,这可能是今年中国一级市场最大一笔融资之一。

7 月 5 日,储能电池厂商海辰储能宣布完成 C 轮融资,融资总额超 45 亿元。2019 年底成立至今三年时间,海辰储能已经完成了六轮融资,最新估值达到 300 亿元。此外,海辰储能的上市辅导备案日前获证监会受理,正式开启 A 股上市进程。

图源:36 氪

不只这一家公司,储能行业已经成为近期最火热的投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时间内,储能行业发生了至少 108 起融资事件。今年 4 月,储能电池厂商融科储能完成超 10 亿元 B 轮融资。5 月,储能系统集成商奇点能源宣布完成 7 亿元 B 轮融资。6 月,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正式提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券商兴奋地将储能行业形容为,「2030-2050 年极具确定性的万亿增量赛道。」还有基金负责人感概,「现在的储能就是 20 年前的房地产。」


(资料图)

一位风险投资公司的总监告诉调研中的周天财经,2022 年冬季,他就警告自己所投的电池企业,要小心产能过剩,但没想到到了 2023 年,储能行业的爆火,消化了一批此前预计会过剩的产能。

储能行业凭什么这么火?

01 长坡厚雪的故事

2022 年底,一场储能行业会议在深圳召开。

海辰储能冠名了这场会议,总经理王鹏程在演讲时用的标题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超级大赛道。

「长坡厚雪」的故事是这样讲的:2020 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在此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发电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 13%。占比正在快速增长,2023 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 27.8%。最终目标是到 2060 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 60%。

风电光伏发电的问题是不稳定。当新能源渗透率占比达到 15% 至 20% 时,将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那么,在发电量大时充电,发电量小时放电,能够「削峰填谷」的储能电站,需求将急剧增加。

按照技术类型分,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熔盐储能、飞轮储能等。抽水蓄能就是一种特别的水电站,技术最成熟,累计装机量最大,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量的 79.3%。但抽水蓄能受地形限制大,当前最火热的是电化学储能。据中电联数据,2022 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 194 座、总能量 7.86GWh,总能量同比增长 175.81%。

电化学储能使用最多的是锂电池,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2022 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 94.4%。动力电池也主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两者技术相似,最核心的电芯甚至可以通用。这也决定了两者的产业链基本兼容,动力电池的巨头也是储能巨头。

据平安证券研报,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前三家企业占据了 62% 市场份额,分别是宁德时代(53GWh)、比亚迪(14GWh)、亿纬锂能(9.5GWh),其中宁德时代占据了全球储能电池市场 43% 市场份额。

事实上,海辰储能创始团队具有深厚的宁德时代背景。据媒体报道,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工作至少六年。2018 年,吴祖钰还作为技术骨干,成为宁德时代授予期权的 195 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

地方政府也想要复刻合肥与蔚来的故事,在万亿赛道里分一杯羹。海辰储能是厦门引进的百亿级重点项目,入选福建省和厦门市双重点工程。仅今年以来,海辰储能先后获得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厦门银行等多家银行的金融授信,累计额度高达 560 亿。

海辰储能和同行们正好踩在了风口上。从 2021 年中开始,海辰储能相继完成了四轮市场化股权投资,投资方几乎囊括了市场上头部的新能源投资基金。就在 2022 年底,海辰储能才进行了总额超 20 亿元的 B 轮融资。

再加上今年早些时候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腰斩,从去年最高峰时 60 万元 / 吨,下跌到最近 30 万元 / 吨,这使得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随之降低。据 CNESA 数据,今年 6 月份储能系统较 1 月价格下降 25%。以及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巨头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储能电池成为了自然选择。

长坡赛道里挤满了各路大鳄,价格战已经悄然打响。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今年 4 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 1.25 元 /Wh,环比下降 9%。

02 催熟的独角兽

去年底那场行业会议开完后,海辰储能的广告就出现在北京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居民区电梯。电梯广告上写着,「海辰储能电池,2022 中国双第一」。

根据会议主办方高工产研的统计,在 2022 年中国电池出货量达 2GWh 及以上水平的储能电池企业中,海辰储能出货量增速(40 倍)排名第一,交付项目数量(超 40 个)第一。

一般来说,To B 业务的公司突然变得高调,大概率是要寻求融资乃至上市。2022 年底,海辰储能才进行了总额超 20 亿元的 B 轮融资。不到一年,再融资超 45 亿元,还要寻求上市,海辰储能的资金需求为什么这么急迫?

王鹏程对外表示,海辰储能的目标是战略卡位。他的逻辑是,未来储能电池市场的集中度会和动力电池市场类似。2023 年到 2025 年,将是储能企业排位赛的关键节点,「海辰储能一定要在未来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站到应该有的位置。」

这种逻辑的实践就是激进地扩大产能。据 36Kr,海辰储能厦门锂电项目一期年产 15GWh 的智慧工厂已全面投产。厦门工厂二期规划年产能 30GWh,号称总投资 130 亿的重庆工厂规划产能 68GWh,都将在今年陆续投产运营。

按照产能规划,2024 年海辰储能年产能将突破 100GWh,并在 2025 年实现年产能 135GWh。根据研究机构 SNE Research 数据,2022 年全球储能电池销量一共为 122GWh。

海辰储能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性价比。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海辰储能的电芯价格至少比宁德时代便宜 20%,而且电芯质量与宁德时代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别。受访的电池行业从业者表示,「海辰踩中了整个行业的痛点:比宁德时代便宜,它的品质又比小厂的电池好用,成为了差异化竞争,这个点踩得准。」---- 堪称 PDD 式的策略。

03 大洗牌时代

宁德时代将储能电池视作第二增长曲线。据财报,公司 2018 年储能电池收入占总营收仅 0.64%,2022 年占比 13.68%。今年第一季度,储能电池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约 20%。

高速增长还将在储能电池行业持续。券商预计,比亚迪今年出货 30-40GWh,同比增长 1.5 倍:海辰储能今年出货目标是 25GWh,同比增长 4 倍;远景动力储能销售负责人表示,2023 年的储能电池交付量将超过 15GWh,同比增长 5 倍。

作为稳占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巨头,宁德时代现在还有可观的利润率。2022 年,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为 17.01%,与动力电池产品(17.17%)毛利率几乎持平。

储能电池这类大宗且复杂的工业品注定了其产业集中,两三家巨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储能电池技术成熟,没有大的技术壁垒,这意味着产品利润率较低。从上市储能公司的财报来看,2022 年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普遍在 10%-15%,净利率仅为微利水平。价格战打到最后,只有少数几家巨头可以凭借规模优势赚到足够利润,其他公司都可能会被赶下牌桌。

更核心的原因还在电力市场化程度上。按照场景,储能电池业务可以分为三类: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据中电联统计,截至 2022 年底,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48.4% 分布在发电侧,电网侧为 38.7%,用户侧只有 12.9%。

图源:中电联《2022 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

现阶段储能电池的繁荣属于政策导向,而非市场导向。国内大部分省份对于光伏风电项目上网有「强制配储」要求。据毕马威和中电联统计,各省份配置储能比例集中在装机容量的 5%-20%,配置时长多为 2 小时。

据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的测算,新能源电站配储后的度电成本将至少增加 30-60% 以上甚至翻倍,单个项目的投资增加上亿元成本。

财新采访了一名发电集团人士,据其分析,集团对新能源电站的项目收益率指标下降到了 6%,而配储项目将减少新能源电站的项目收益率 1%-3%,「在这种情况下降 3 个点是根本不能承受的。」

在储能电站本身无法盈利的情况下,项目招标显然只能价低者得。这在储能系统集成商海思博创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海思博创是国内出货量最大的储能集成商,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发电站与电网的储能项目。

据海思博创上月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0-2022 年其储能系统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19.27%,但 2020 年净利润率为负数,2021 年为 1.8%,2022 年也仅为 6.9%。

作为对比,主攻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的派能科技,2022 年其国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 95.88%,同时也是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第一。2022 年,派能科技总营收 60 亿元,净利润率达 21.7%。

发电站与电网的储能项目竞争太过激烈,海博思创销售总经理向媒体感叹,「即使再优秀的企业,也要做到平均价以下。」

04到海外去

问题根源在电力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客户基本上是电力行业的国央企(五大六小、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储能电池企业是纯乙方,几乎没有议价空间。要想真正发挥出储能电站的价值,需要让储能电站以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服务整个电网。独立储能电站不仅可以向风电光伏电站出租容量,还可以赚取电力峰谷的差价,以及出售调峰调频能力。

这取决于电力市场改革,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 2025 年,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

图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在此之前,储能行业很自然的出路是开拓用户侧市场,主要是工商业和户用。工商业是用于工商业企业的储能系统,依靠电力峰谷价差盈利。据华安证券测算,在仅考虑峰谷套利收入的情况下,投资浙江省寿命为 10 年的 3MW/6MWh 储能系统项目,内部收益率(IRR)9.36%,预计 5.47 年收回投资成本。这远低于电站电网侧储能项目 10 年左右的回本预期。

但由于电化学储能的行业技术标准尚不成熟,保险和金融配套不完善,迄今还没有针对电化学储能的保险产品。投资方尤其担心储能电池的安全问题。这导致了工商业储能虽然利润率远高于配套储能,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据 36Kr 估算,工商业储能今年的市场规模还不足 50 亿元,与潜在的 5-6 万亿元市场空间相比,只是开始。

至于户用储能,由于其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化程度最高。主攻户用储能的上市公司,其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他储能公司。例如艾罗能源,2022 年其营收 46.12 亿元,净利润 11.33 亿元,净利润率高达 24.56%。

利润率的差别还体现在主营业务位于国内还是国外。2022 年,南都电源国外业务毛利率为 13.35%,远高于国内毛利率 3.36%。2022 年,派能科技海国外毛利率 34.99%,也远高于国内毛利率的 13.91%。

毫无疑问,海外、户用储能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对于储能电池厂商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利用供应链优势将储能产品卖到电力市场机制成熟的海外去。

践行这种思路的代表是马斯克。今年四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专门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储能电池一万台,储能规模近 40GWh。计划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据特斯拉称,每一台 Megapack 电池机组,可储存超过 3MWh 的能源,足以满足 3600 个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看起来马斯克试图在上海复刻电动汽车的故事,而储能电池会复刻动力电池的故事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