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已有丝丝寒意,距离本次采访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裹紧外套,路途颠簸。
一路走来,山林间,树木郁郁葱葱,莺啼鸟啭,川西云杉的树干如刀似戟指向天空,彰显着生命的力量。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让记者们暂时忘记了舟车劳顿。
(相关资料图)
初见果洛州班玛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田迎春,他身穿干练的作训服,眼神里透露出果敢坚毅。我们跟随田迎春的脚步,走进班玛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管辖片区——知钦乡多柯河林场和玛可河林场。
“多柯河林场和玛可河林场紧紧相连,是青海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
“林场内生长的高原植物有888种,另外还有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林场内还有玛可河的川陕哲罗鲑(又称猫鱼)是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水生物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田迎春边走边介绍,林场情况他了如指掌。
“每当进山入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看着灌木丛生、松柏挺拔,瞭望云起日落,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田迎春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水,爱这里淳朴的乡亲百姓,他明白自己肩上有重任。
行走在广袤山林中,看似浪漫,实则是个苦差事。林场面积大,巡山一次10来天已是常态。山里天气多变,往往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但走到半山腰可能就会碰上恶劣天气,并且很容易迷路,巡山时田迎春和同事们遇上暴雨和冰雹是常事。田迎春说:“有时我们淋得像落汤鸡,路难走,山中的夜晚特别冷……”被困在山里的情况经常发生。田迎春又指着脚下的路说:“现在还好。等到冬天,踏雪巡护,一趟下来别说衣服外面结冰,眼睫毛上都结了冰。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只有完成每个月的两次巡护后心里才踏实。”
在山林间工作多年,田迎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自2006年从警以来,田迎春干过刑警和派出所所长。2021年,到了森林警察大队后,和野生动植物为伴。“你们来看,这就是珊瑚菌,吃起来鲜甜爽囗,还可以用药,听说可以治胃病……”巡山途中,田迎春不时给同事科普林业知识。
有枯燥寂寞的时候,也有欢声笑语的时候。临近中午,巡护的民警找块空地拿出食物,围坐一起吃饭,谈笑风生。
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救助的事件就多了起来。“7月底,在班玛县垃圾场路口群众发现一只被撞伤的狐狸,我们和班玛县林业局联系,赶到现场后经过确认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狐。”田迎春和同事及时将受伤的赤狐送到班玛县兽医站救助。“这只小狐狸很通人性,好像知道我们要救它,特别配合,眼神里没有一点惧怕的神情。”田迎春回忆道。
每次和同事巡山,田迎春总会带上“巡山四宝”——干粮、望远镜、无人机、照相机。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了“生态警务”实战效能,“人巡、车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式巡查巡防模式,重点生态环境领域设置高清摄像头,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更精、更准、更快。田迎春掌握了新技能,娴熟运用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勘查设备等高端警务设备开展巡逻执法。
曾经,多柯河林场、玛可河林场是青海省主要的木材供应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先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江源保护工程。如今,林场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保护好林业生态。“这几年,盗捕、盗采野生动植物的案件很少了,当地群众自觉地保护动植物,对执法人员的配合度也大幅提升。”田迎春说。
多柯河林场巡查完,下一站要转场到玛可河林场,经过四川省壤塘县时,看到两辆小型轿车发生严重的碰撞,横在道路中央,田迎春和同事急忙下车。“小伙子,你哪里不能动,哪里疼?”“快醒醒,千万不能睡着啊!”田迎春立即开展救护,为伤员简单包扎。
由于地处两省交界,等待救援还需时间,田迎春和同事一直守在事故现场,伤者家属说:“民警守着我们,心里踏实!”
4个小时后,再次上路。“在路上这类突发状况很多,解决群众困难是警察的分内之事。”田迎春说。
两年来,田迎春带领民警穿越1610.74公顷林地的沟沟壑壑,脚踩砂石与尘土,为百姓找丢失的牛羊,赶往火灾现场扑救,为迷路游客提供帮助……
这些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大,林麝、马鹿、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纷纷在林场现身。“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森林警察,每一次走进林场,花草、鸟兽、溪流、树木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自信感,慢慢便体会到森林警察的荣誉感就是来自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
14个小时的巡山之路,记者已是精疲力竭,可是对于田迎春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办案需要,他常常半夜三更说走就走,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因为节日值班备勤,他一次次错过和妻儿团圆。
“森林警察注定要远离都市的喧嚣,与大山为伴,以林场为家,不管是艰苦还是寂寞,我们都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田迎春说,“看着百姓生活安宁稳定,林场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日渐增多,很欣慰,努力的付出终有回报。”